华夏金融网-中国金融理财门户网站  文稿合作 QQ:2865586377 电话:18623865026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快速扩张背后乱象横生

投稿 2019-05-06 22:23:00

  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达8.45万亿元,其中消费金融公司基于牌照优势、股东优势,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共有2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覆盖全国各大区域主要大中城市。其中18家由各地方银行控股,其他几家也是由上市公司控股。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

  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 业绩呈现“两极分化”

  近日,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公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纷纷出炉。目前,从已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10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去年净利润总额超过40亿元,其中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有中银、捷信和招联三家公司,中银更是以将近14亿夺得2017净利冠军。2018年净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其中,仅剩招联和捷信两家2018年净利润破10亿元,而中银净利润遭遇“腰斩”。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

数据来源:天眼研究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2018年,捷信、招联以及中银三家头部机构的业绩发生剧情反转。捷信以13.96亿元的净利润反超中银和招联,夺得净利润“桂冠”。不过,在捷信净利润增长的同时,其不良率也略有上升。截至2018年末,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达3.98%,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为3.82%。

  2018年,捷信净利润虽居于榜首,但净利润增长率最大者却另有其人。2018年海尔净利润为1.68亿元,其在2017年净利润为4768.81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高达250%。此外,中邮2018年实现净利润2.03亿元,较2017年的0.68亿元,净利润增长199%。2017年才成立的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也实现了盈利。

  当然,也有一些机构的业绩差强人意。华融净利润大幅缩水近九成,中银和苏宁净利润下滑幅度也在50%以上,幸福消费金融则继续亏损。而招联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37%,相比2017年的266.97%,增速明显放缓。同样,马上消费金融的收入增速也大幅放缓。

  总体来看,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业绩呈“两极分化”,这也是净利润总额不升反降的原因。

  2018年,尽管持牌消金机构净利润整体呈现低迷态势,但是在营收和资产规模上数据表现良好。从部分机构数据来看,2018年营收总规模较2017年翻倍,7家机构的营收增长率均超过50%。各家资产总额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

  其中,捷信金融261.5亿的营收规模,远超行业招联、马上等头部持牌机构。2018年,捷信总资产达990.75亿元,同比增长12.73%,其在资产规模上仍然是无法撼动的“老大”。

  据重庆百货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马上消金营业收入82.39亿元,同比增长76.51%,与2017年的营业收入增长幅度2854%相比,增速大幅放缓。招联消金紧随其后,2018年在营收和资产规模上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涨幅双双超过50%。

  2018年度海尔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其在2017年的营业收入约为2.54亿元,同比上升312.99%。至今仍在盈亏线上挣扎的幸福消费金融2017年营业收入为0.28亿元,至2018年,其营业收入升至1.41亿元,上升幅度高达403.57%。

  强监管下行业整体运营成本上升

  2018年,随着监管层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尤其是2017年底对于现金贷等行业乱象的监管,导致消费金融业务受到限制,整个行业发展增速放缓,资金和获客成本日益提高,利润空间逐渐缩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也不例外。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

数据来源:天眼研究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本文以净利润/营业收入衡量机构运营成本大小,该比值越大,表示运营成本越小。从上图可知,与2017年相比,2018年持牌消金机构整体运营成本上升。

  其中苏宁消金的该比值从2017年56.51%下降到2018年的6.06%,说明这一年期间,苏宁的运营成本上升幅度很大。这与苏宁金融布局1600多家线下门店,迅速拓展教育、旅游、家装等线下场景消费有很大关系。

  捷信金融长期以线下业务为主,主营商品贷、消费贷等小额信贷资产,获客成本较高,加之线下门店居多,人员管理成本也很高。且捷信多次被曝借款利率触及监管红线,现金贷政策出台之后,其业务势必受到影响,进一步促使运营成本上升。

  另外,杠杆率限制也是影响部分持牌消金机构业绩的重要因素。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其资本充足率最低为10%~12%。而2018年不少公司就遇到了杠杆率瓶颈,在那种情况下只能把业务进行压缩。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持牌消金机构开始采用增资等手段来降低杠杆率,确保达到监管要求。据网贷天眼统计,2018年至今共有1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拟增资或完成增资,总增资额超过100亿元。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

  “野蛮生长”的背后 自主获客成隐忧

  近年来,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态势引人注目。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野蛮生长”,而“野蛮增长”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风险则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消费金融公司一般通过与第三方流量平台合作、助贷及联合放贷三种方式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比如招商消金与美团、魅族、OPPO等流量平台合作,与浦发银行联合放贷;马上消金由新浪、支付宝、唯品会、饿了么等平台导流;中银消金导流平台有今日头条、滴滴、新浪等,另外还对接了还呗、趣店等助贷机构。正是通过与这些头部流量平台合作,才使消金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

  但是,由于大部分消费金融机构自主获客能力较差,且线上获客的成本远低于线下,他们多数会选择线上合作渠道,于是就出现了消费金融机构对流量依赖度过高的情况。而如果“入口”一旦关闭,难免会对此类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形成较大冲击。去年8月趣店与蚂蚁金服的入口合作将在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一事在业内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金融科技公司的涌现,大数据风控、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消费金融领域,使得消费金融公司从营销获客、风险定价到贷后管理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例如,招联“天网”风控系统自动化审批率达99%以上,在极大地提升审批效率、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审批的成本。捷信消费金融采用ALDI模式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在ALDI模式下,捷信直接培训商户店员或店长,让商户直接为客户办理产品分期,不再经过捷信销售人员。

  但也正是由于消金公司风控更多依赖于高科技手段,其自身风控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由此引发了很多的行业乱象,像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字眼长期充斥着整个行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一般通过逾期罚息、保险服务费、提前还款服务费等多种名目收取费用,以规避国家法定的借款利率红线。还有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以“即到即扣”的方式收取手续费,即实际到手金额小于借款金额,俗称“砍头息”。在21聚投诉年度排行榜上,有两家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位居榜单前十,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高利贷和暴力催收两方面。

  近日,北京的元海慧诚和深圳的淳锋这两家大型催收公司相继被警方查封。其中,淳锋的合作方中,就有招联和马上等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实际上,近几个月已经发生了多起催收公司被查封的案例。在催收过程中伪造律师函,爆通讯录,群发恐吓短信等是他们的共同点。而淳锋资产这样一家人员和业务规模上都堪称催收行业巨头的公司被查封,无疑是监管层对于长期以来存在暴力催收、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的公司发出的最后通牒。

  结语:随着监管的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业务受到限制,整个行业发展增速放缓,资金和获客成本日益提高,利润空间逐渐缩水。而消金机构线上自主获客能力差,流量和风控高度依赖助贷机构的弱点逐渐暴露,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诸如砍头息、暴力催收等的行业乱象。从近期的一些事件可以看出,监管层已经充分关注到催收行业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并开始着手进行治理,持牌消金机构是否能良好的应对政策风险,我们将持续关注。

标签: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